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突出实践导向,开启校园建设新思路(3)

来源:计算技术与自动化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师昌绪学校校长高薇:信息技术与学习的融合已是必然趋势,利用智能媒体、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尖端IT技术改变教育的方式,提升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师昌绪学校校长高薇:信息技术与学习的融合已是必然趋势,利用智能媒体、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尖端IT技术改变教育的方式,提升教学效率,使学习效果最大化,这是我们正在大力做的事情。尤其是大数据学习分析技术,成为深受老师欢迎的推动信息化改革的主动力。我校教师利用数据分析手段测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特征,评估学生的优势潜能和最佳学习方式,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推送方案,探索不同技术条件下的差异化教学策略,因材施教、因能施教,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帮助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我想,下一步我们学校尝试把大数据分析作为课题进行研究,不仅在学生的学习方面,其他诸如学生的体质健康、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教师的专业成长都使用大数据分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助力。

北京市密云区第二小学校长王长华:在“互联网+”时代,多方参与、数据先导、精准管理将成为教育治理的新形态。未来,学生的学习地点不再固定,随着课程的不同,既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田野、社区、科技馆、博物馆和企业,甚至可以去不同城市游学。未来学校将突破校园的界限,任何可以实现高质量学习的地方都是学校。未来教育也需要大数据支持。“互联网+”可以突破、时间,逐渐建立课堂与家庭、社会等时空的衔接课程体系,赋予学习新的时空定义;建立校际间优质课程互补体系,让优质资源惠及区域内的所有学生,真正实现优质教育均衡共享;建立社团课程网络管理体系等,再通过体系中的数据归集通道,逐渐建立课程大数据,为课程建设提供精准数据分析,从而确实实现精准的人本管理。

福建省厦门市江头中心小学校长陈鸿芬:“互联网+”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思维模式,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微视频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巧妙破解教学中的重难点,或是用于开课引趣、课后延伸,让课堂变得生动鲜活,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利用“一起作业网”“超星学习通”等学习软件,让学生闯关答题、在线挑战,不仅丰富了作业形式,而且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作业完成的情况和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这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多媒体、校园网已成为学校的必备设施,给教育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不难发现,我们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多数还是浅层次的。有多少教师能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有多少教师能通过校园网络促进自身专业成长?这还是个问号,是基于网络环境下产生的新问题,是一个值得我们共同探讨的新问题。

■为学校优质管理提供支撑■学校教学改革的一条新思路■未来走向需要进一步探索为学校优质管理提供支撑主持人提示:学校管理要健全决策机制,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其中,“决策的科学化”就离不开详实精确的数据分析,而当下的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技术则为有效破解学校管理难题提供了技术支撑。广东省台山市任远中学副校长陈泽宁:我校利用“互联网+”教育有效地解决了班级管理上的难题。今后,我校对教学管理这一方面正朝着以下的方向迈进:我们打算与科技公司共同建设一个教学平台,同时建立好手机客户端,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运用,学校和教师可以在教学平台上发布一些在线课程,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观看和学习;另外,还可以开发一个比较个性化的教学管理平台,通过这个教育管理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优化本校专业教学资源的建设,也让学生与老师能够有一个沟通的桥梁,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硬件设施,为师生互动交流和教学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硬件基础。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中心小学校长叶勇:2017年,我校承担了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重点课题《基于移动物联的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研究》子课题《基于物联网的生态物候观察教学活动设计与研究》,我们的研究方向是研究植物生长状态与环境之间规律性的关系。为此,我们搭建了一个400平方米的屋顶智慧生态教育平台,分成室内、室外两个区域。其中,室内设有6个花箱、智慧生态土培箱、智慧生态水培箱、室内微观察仪等;室外有14个花箱、室外微尺度气象站、室外微观察仪等。与此同时,课题研究还得到了浙江工业大学和苏州市吴中区教育技术中心的多位专家、领导的支持。目前课题组辅导老师正带领学生,倡导“学中做”和“做中学”对气象和物候进行观察活动,并作好植物生理特征变化的专业化分析和记录。在实践过程中,将邀请高校专家来校指导,改进研究方案,取得实效。另外,在今年暑期,我们接到评选2018年镇优秀教育工作者通知,要求一周内完成推荐名单及相关材料。暑期教师集中开会有难度,于是大家都想到了用微信投票。为了保证投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投票系统统一时间由分管领导负责组织投票,当天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了评选工作。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逸夫小学校长李月葵:随着学校信息化发展建设步伐的推进,在软硬件建设都足以从量变推动质变的前提下,我校乘着“互联网+”的东风,进入了一个有本校特色和思考深度的信息化建设高度,整合了校内信息技术力量和校外IT企业的应用软件开发优势,以合作共赢,共享版权的形式,用极低的代价实现了为学校教育信息化量身定制的应用系统。比如,自主设计并已在学校稳定运行了10年之久的校园信息化管理平台,解决了校内各部门和各角色之间的信息沟通障碍,解决了学校和教师日常工作文档的安全存储和归档检索,还实现了学校各部门工作的申报、审核等优化和信息化管理,在学生整个小学阶段学习状态跟踪和分析上,该系统也有独特的优势。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开展和学区制工作的推进,目前我校已成功地将原平台的10年开发运行经验,推广到一个全新的学区制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在原有平台的基础上,更突出学区制的教育资源均衡和人、物流动管理,将本校成功的经验辐射和推广到本城区的其他兄弟学校,为青秀区真正落实城乡学校教育资源均衡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这套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还将以移动APP的形式延伸至家长、学生和社会,扩大学校教育的影响力,提高社会教育参与度,营造智能化、个性化教育的良好环境。学校教学改革的一条新思路主持人提示: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对学校办学思想、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教育方法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也为教师的备课、教学、科研、继续教育创造了条件。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师昌绪学校校长高薇:在教学上,尝试深度学习。我校在每个教室安装了常态录播设备,教师上完课后,可以把课例发送到家长手机,家长就可以在学生放学后,给学生进行课例回放,教学重点难点可以反复看、多次听,教学资源可以重复利用,解决课堂教学时间不可逆的不足。我校深度学习比较成功的作法就是翻转课堂。我们要求理科教师在假期提前备课,把每节课堂重难点的讲解全部做成10分钟之内的微视频,在教学前供学生观看。等到上课的时候,课堂就由传统的讲授为主变成了以讨论为主。实际上,就是尽量利用信息技术把低层面的东西交给学生自学,然后课堂更多的是师生活动、生生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学习的理解,提高了学习效率。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逸夫小学校长李月葵:随着相关经验的积累,我们深深地认识到,“互联网+”战略和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更高层次在于技术与教育行业需求的大融合,学校管理工作的目标和努力方向就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学习和教师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近两年,我校开始在这个方面开展了有益的尝试。比如通过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开设创客与STEAM课堂;整合学校雄厚的信息技术与科技教育力量,开发并部署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互联网的24小时不间断在线科普实验室,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我们希望能用实际行动更好地诠释“互联网+教育”的精髓,打好传统教育行业升级的硬仗。只要恰当充分地利用好“互联网+”,就能实现好学校管理的全程化。“互联网+”这一时代已经到来,我们要以前所未有的视野去开创未来,才能立足于时代潮头,实现学校管理的新跨越。校园网络直播系统拓扑图 来源/湖北省公安县实验小学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荣根学校校长赖建华:我校采用Team Model 教育服务系统,用“互联网+”开启教育新视界——打造智慧教室、建设智慧教师队伍、构建智慧课堂、优化智慧校园。智慧教室是指透过具有便利、效能、智慧等特性的ICT教学辅具与系统,提供课堂教与学的服务。Team Model 智慧教室,实现了教学、评量、诊断、补救等四大e工程。这一教育服务系统以学生为中心,点燃学习热情;让评量能根据精准的数据进行决策,实现差异化教学;运用AI人工智能挖掘与分析、及时生成教与学诊断报告,让诊断及时准确;还能进行无缝补救,让课前、课中、课后无缝连接,让学习资源无限延伸。目前,我校已建好25间智慧教室和1间智慧礼堂。与此同时,我们通过IRS及时反馈系统的应用,实现组内分工合作,组间竞争互学,借鉴翻转式课堂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老师”,在学习中借助同伴的智慧不断成长,使学生之间成为真正的智慧学伴,从而构建好生动、互动、主动的智慧课堂。此外,我们把教学微视频、学生的学习错题集等利用云平台保存,让学生能利用手机、电脑等进行远程及时复习巩固,从而让学生的学习能跨越时空,使效能最大化。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执行校长李顺林:虽然学科内容、教学法与现代信息技术三者整合会因为不同的个体偏好,会形成不同的侧重点,但是从教师专业技术性的角色定位来讲,还是应该侧重于学科内容、教学法的整合。技术整合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我们认为,教师首先应该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就是教师要利用自己手头工具进行制作,通过对现有资源中的元素进行策略性和临时性的选择,强调情景中的创新与运用。教师在施教过程中通过设计——实施——协商——改进的循环往复,求得技术、教学法和学科内容间的平衡。鉴于这种整合的价值、意义,我们会在日程教学工作中厘清整合的实践路线,以课堂教学实践为依托,通过项目立项保障,结合日常的教师研讨,让教师围绕“整合”这一问题形成学习共同体,展开教师群体内的探究研学。把整合做到实处,使教师,学校和学生都受到良好的助益。校园活动直播画面 来源/湖北省公安县实验小学未来走向需要进一步探索主持人提示:“互联网+”教育理念的日益深入,既给学校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对于学校管理的未来走向,需要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管理者不断散发思维,在工作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与研究。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远东第一小学校长马玲:我校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开发了趣味性、实践性、探究性较强的校本课程,比如创客课程、机器人编程、电脑绘画等。这些课程不仅内容丰富,而且体现了时代发展特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有利于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研究创造能力、思维拓展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可以说,互联网技术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这些资源优化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升了工作效率,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素材。当然,在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上,还有待进一步的实践和研究。学校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资源优势、信息互通功能和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以及明确智慧化和信息化在教学中的位置,是技术辅助教学而不是教学全靠技术,不断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其核心是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师昌绪学校校长高薇:信息技术与学习的融合已是必然趋势,利用智能媒体、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尖端IT技术改变教育的方式,提升教学效率,使学习效果最大化,这是我们正在大力做的事情。尤其是大数据学习分析技术,成为深受老师欢迎的推动信息化改革的主动力。我校教师利用数据分析手段测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特征,评估学生的优势潜能和最佳学习方式,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推送方案,探索不同技术条件下的差异化教学策略,因材施教、因能施教,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帮助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我想,下一步我们学校尝试把大数据分析作为课题进行研究,不仅在学生的学习方面,其他诸如学生的体质健康、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教师的专业成长都使用大数据分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助力。北京市密云区第二小学校长王长华:在“互联网+”时代,多方参与、数据先导、精准管理将成为教育治理的新形态。未来,学生的学习地点不再固定,随着课程的不同,既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田野、社区、科技馆、博物馆和企业,甚至可以去不同城市游学。未来学校将突破校园的界限,任何可以实现高质量学习的地方都是学校。未来教育也需要大数据支持。“互联网+”可以突破、时间,逐渐建立课堂与家庭、社会等时空的衔接课程体系,赋予学习新的时空定义;建立校际间优质课程互补体系,让优质资源惠及区域内的所有学生,真正实现优质教育均衡共享;建立社团课程网络管理体系等,再通过体系中的数据归集通道,逐渐建立课程大数据,为课程建设提供精准数据分析,从而确实实现精准的人本管理。福建省厦门市江头中心小学校长陈鸿芬:“互联网+”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思维模式,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微视频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巧妙破解教学中的重难点,或是用于开课引趣、课后延伸,让课堂变得生动鲜活,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利用“一起作业网”“超星学习通”等学习软件,让学生闯关答题、在线挑战,不仅丰富了作业形式,而且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作业完成的情况和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这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多媒体、校园网已成为学校的必备设施,给教育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不难发现,我们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多数还是浅层次的。有多少教师能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有多少教师能通过校园网络促进自身专业成长?这还是个问号,是基于网络环境下产生的新问题,是一个值得我们共同探讨的新问题。

文章来源:《计算技术与自动化》 网址: http://www.jsjsyzdhzz.cn/qikandaodu/2020/0916/448.html



上一篇:基于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的德育管理平台实践应
下一篇:基于云计算的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投稿 |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编辑部|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版面费 |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论文发表 |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